/南美洲有一种动物,喜欢嚼某种植物的茎叶,嚼完之后就变得活蹦乱跳。喝茶提神,饮酒买醉,不管是动物还是人,都有想要改变自己精神状态的时候
允臧先生取《庄子》篇名定义了饮酒的三重境界。
一是养生主,少饮可以养生;
二是齐物论,酩酊大醉,然后是非皆遣,物我皆忘;
三是逍遥游,谓微醺而神王。
都说喝酒喝到微醺是刚刚好,既产生了醉意,能感受到快乐,又不至于失态。
微醺其实是一种临界的时刻:有点晕乎乎的,又还算清醒,脑子变简单,却又在控制之下,走路摇摇晃晃,但意识还在。
《菜根谭》里有“饮酒莫教成酩酊,看花慎勿至离披。花看半开,酒饮微醺,若即若离,似远还近”。说的就是这种恰到好处的分寸,进可张扬,退可克制,正所谓过犹不及。
你
想饮一些酒
让灵魂失重
好被风吹走
—西贝《路人》
每个人都是负重前行,实打实踩在地上,走多了会累,硌到会疼。而微醺时整个人轻飘飘,感觉松快了许多,困难的事暂时想不起来,负累也忘了许多。这样,酒过三巡,五岳为轻,若无闲事挂心头,嘴角便能毫不费力地弯起。
你
我的难题是
如何保有一种如水又如酒的记忆
在向过往举杯的时候
如何每次都微醺微醉
挥别之后
如何永远以一种冰般冷静又火般热烈的心情
对你
——席慕蓉《难题》
小酌到微醺的状态,对事物的看法会有改变。
原本崎岖的世界被加上一层柔光,变得虚幻;
伤处仿佛上了麻药,过往那些历历在目的疤痕变得模糊;
喜欢被放大,讨厌被掩去,看每个人都有朦胧的美好,忍不住想要微笑。
人在微醺时,适量的酒精作用于名为中脑边缘系统通道的奖赏系统,刺激多巴胺的迅速释放,通过这种制造幸福感觉的神经传递素让我们获得愉悦的体验。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我们为什么享受小酌,为什么迷恋那零星的醉意,总越不过是贪恋人生中可以由自己创造的轻松、无需过多代价的快乐。
除了给人以短暂的休憩和片刻的欢愉,从人格角度来说,微醺是一种理想自我向真实自我靠拢回归的“契机”。
酒精是起抑制作用的,但最先抑制的区域是起抑制作用的神经区域。在少量饮酒以后,大脑中起抑制作用的区域机制便会松动。
我们在人前总是希望维持一个较好的形象,从而不同程度地抑制自己的行为和情感表达。而当这种抑制减弱,内在压抑的一些行为特点或情感就会更容易被发泄出来。
另外,人们常说喝酒可以壮胆,让我们吐露真言,拥抱清醒时不敢拥抱的人。
伊利诺伊大学通过饮酒解题的对比实验证明,少量饮酒的确能让人变得勇敢,让人不怕犯错误,从而提高创造力,更好地解决问题。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王羲之会在醉中写出《兰亭集序》,为什么艺术家们能够通过微醺来获得灵感。
抗战期间,丰子恺常在小屋中晚酌,把饮酒作为一天的慰劳。在他看来,工作完毕了,孩子们都回来了,访客不再光临了,下文是休息和睡眠,时间尽可从容了。
在没有过多烦恼的时候,把握住半刻闲暇光阴,微醺是我们可以选择的心无挂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