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是一到考试就拉肚子,而且痘痘反复发作,失眠更是持续不停,于是去医院检查,你猜医生怎么说? B 宝子,你太焦虑了啊。 A 害!没办法,焦虑就像洪水猛兽,向我奔涌而来。我终于领会到什么叫“学到头秃”。 B 没错。可见情绪潜在地影响着我们的身体健康,对此可不能大意噢。 在学会调节自身情绪之前,不妨先了解一下情绪与身体的关系吧。这还要从情绪的产生说起......
01 情从何起?
情绪的外周理论 詹姆斯认为,情绪的产生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并非由外界刺激引起。 比如,你看到一头熊,你会先产生呼吸急促、手心冒汗等生理反应,该神经冲动随后传导至中枢神经系统,大脑知觉到身体的变化,于是产生了恐惧的情绪体验。 兰格支持詹姆斯的观点,并表示情绪是内脏活动的结果。举个例子,用冷水淋浴能够减弱愤怒,这是由于血管收缩功能的改变所引起的。
情绪的丘脑学说 坎农反对情绪的外周理论,他认为,情绪的中心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 机体的生理变化与情绪体验是同时发生的,它们都受丘脑控制。 当你看到一头熊时,神经冲动通过内导传至丘脑,再由丘脑同时向上、向下发出信号。向上传到大脑皮层,产生恐惧的情绪体验;向下传到交感神经,引起心跳加速等生理变化。 早期情绪理论 两种理论都属于早期情绪理论,不难发现,两者都关注情绪发生的生理唤醒,从自主神经系统→内脏→丘脑,逐次展开,具有生理的层级结构性,并逐渐考虑到认知因素在情绪产生中的重要作用。 神经科学家Lisa Feldman Barrett在《情感是如何产生的:大脑的秘密》一书中阐述了“情感构建理论”。她认为,情绪是大脑对身体感觉的表达,大脑通过感官和经验获得的信息构建了情绪的概念,并引导了以后的行为。这不仅强调了认知因素在情绪产生中的作用,而且还指出文化环境和过往经验对情绪的塑造作用。 比如说在经济发展快速、就业竞争激烈的城市里生活,人们会感到“压力山大”,从而愈加焦虑。 也就是说,情绪的产生不仅离不开身体变化,如外周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同时也离不开文化环境的塑造作用。
A 原来情绪的产生也是门学问,而且我从中感受到心理学理论是在逐渐发展的呢。 B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你加把劲噢。 A 别扯开话题,我还是觉得纯讲理论很抽象,你能用直观的方法显示出身体与情绪的关系吗? B 你别说,还真有研究者做了这样的事儿。
02 揭晓“情绪的身体地图”
图尔克大学的神经科学家Lauri Nummenmaa的研究小组开展了一项研究,他们采用线上实验的方法,揭示了与不同情绪相关的身体感觉地图。这个地图显示了每种情绪和身体感觉的联系(如下图): “情绪的身体地图” 研究发现,每种情绪都有各自的身体感觉定位。 比如愤怒感觉定位于头部和手;焦虑主要在胸部;悲伤聚集在胸部和头部。而且,不同情绪之间可能涉及身体非常相似的生理变化,比如愤怒和恐惧都与头部和胸部强烈的身体感觉有关。
A 哇,好酷的研究!那我继续考考你,我随意挑出其中的几个,你能不能具体说出该情绪对身体的影响呢? B 任君选择。 A 那就喜、怒、哀、惧吧。
03 情绪对身体的影响 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这也不无道理。 以往研究发现,爱、感恩、满足感都会刺激催产素的生成。当心情开朗或有强烈归属感时,心脏会分泌催产素,在它的作用下,神经系统渐渐放松,压力也得到舒缓。同时,体内组织的供氧量大幅增加,复原速度进一步提高。 此外,人在感恩时脑电活动与心电活动都趋于和谐,在这种状态下,大脑与心脏的工作效率是最高的。 那么,怎么保持愉悦的心情呢? 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有一个概念叫做 『乐商』(Optimistic Intelligence Quotient,简称OQ),它可以评价一个人的乐观能力。假如你的乐商较高,你就会感到更加快乐和幸福。如何提高乐商呢?《乐商》一书中介绍了一些提高乐商的小tips: 1、刻意地微笑可以让你感到轻松愉快; 2、通过照片和视频的方式记录当下的美好,以便于时时拿出来翻看回忆,时时自我祝贺并自我奖赏; 3、经常和他人分享自己的体验,主动分享快乐可以帮助提高自己的愉悦水平; 4、经常感恩他人或社会,比如每天睡前5分钟回忆一下今天有哪些值得感恩的小事,并自言自语地表达自己的感谢。 当我们能够挖掘自身的积极力量,利用自己的心理资源乐观生活时,快乐也就住进了我们的身体。 生活并非事事顺意,总有一些事情让你生气抓狂。作为感知威胁的一种自然反应,愤怒会使人体迅速释放肾上腺素,同时产生肌肉收缩、心率和血压上升等生理变化,随着愤怒值飙升,人的感官也可能会更加敏锐。 一些直观的证据可能更能展现出愤怒给身体带来的伤害。 如果某天你的身体已有所不适,但还和爱人吵架了,那么你的身体要比原来再多花1天左右的时间,才能逐渐恢复。 而如果你的脾气火爆,很容易和人起争执,那么你的自我修复能力很可能只是其他人的1/2。 提到哀伤,你首先会想到什么? 没错,是哭泣。 不过,多数人在伤心时不是选择哭泣,而是选择忍住不哭。早在我们很小的时候,长辈们就向我们传递“男子汉大丈夫,流血不流泪”的观念。渐渐地,哭泣被我们看作是软弱的象征。 而事实却是...... 哀伤常常会引起睡眠失常、消化不良、胸闷等生理反应,严重时会产生强烈的窒息感。而眼泪中含有大量与压力有关的激素和神经递质,它是身体在压力下清除有害化学物质的途径,也是释放情绪的一种方式。当你感到悲伤时,如果忍着不哭,会让身体无法自然排毒,从而压抑自身情绪,最终导致免疫力、记忆力和消化能力下降。 可见,因伤心而哭泣是人类本能的身体反应,是身体实现自我保护的机制。 伊曼努尔·康德曾说:“恐惧是对危险的自然厌恶,它是人类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和无法放弃的组成部分。”在漫长的进化史中,恐惧已经刻在了我们的DNA里。 那么恐惧会带来怎样的身体反应呢? 当你感到恐惧时,呼吸频率和心率都会增加,外围血管(如皮肤)发生收缩,重要器官周围的中心血管扩张,以随时准备做出反应。因此,恐惧通常会有冒汗、颤抖的表现,严重时甚至会发生心搏停止、休克等更强烈的生理反应。 从新陈代谢的角度来看,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会急剧上升,为人体提供现成的能量储备。同时,血液中的钙和白细胞水平也会增加。
A 我似乎懂了,每种情绪就像不同的启动按钮,一旦触发就会引起不同的身体反应。 也许最佳的状态,是利用自身资源去触发积极的情绪按钮。倘若我无意中触发了消极的情绪按钮,尽管身体具有自动的保护机制,但在情绪失控时,可能还需要运用情绪调节的方法帮助自身走出消极情绪的阴霾。 B Binggo~ 不过还有一点,身体也会反过来影响情绪的,所以快快去睡觉! A 遵命! -END-
编辑 | 雪人君 排版 | pluto 审核 | 张奕华 林玛 宋姣姣 图片 | 网络 参考文献: [1] Nummenmaa Lauri,Hari Riitta,Hietanen Jari K & Glerean Enrico.(2018).Maps of subjective feeling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37). [2]《普通心理学》,[中]张积家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3]《乐商》,[中]任俊 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4]酷炫脑:情绪不是与生俱来的,那是哪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