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杰
清华大学博士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特聘研究员
华南师范大学心晴热线电话咨询服务平台负责人
2022年广东青年五四奖章提名奖获得者
2022年感动广州的最美教师
网络上流传这样一句话,“小时候缺钙,长大缺爱……” 这可能是对缺爱成年人的一种自嘲吧,但是却流露出人们内心对爱的深度渴求。 亲爱的你,长大后,有没有缺爱呢? 如果你觉得自己的爱满得溢屏,这很好,好好感激自己拥有的幸福吧。 如果你觉得自己缺爱,那有想过去寻求爱吗,去弥补内心深处爱的缺失? 今天,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的袁杰老师应华南师范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心理咨询研究中心邀请,就爱的话题在“晚安华师”直播间带来了一场《疫情时期,我们谈谈爱的心理学》的精彩讲座。 本次讲座由心理咨询研究中心的祝菡老师主持,采取了线上直播的方式,师生反响热烈。据平台统计数据,观看人数最高时达1.3万人,点赞次数近4.8万人。 (祝菡老师介绍袁杰老师) (袁老师准备开讲)
爱的三部曲 袁杰老师从两个例子入手,阐述了“爱”的重要性,进而通过“自我暴露”如何支持爱人考博的经历引出了“爱是深深地理解与接纳”的观点,并提出了他的“爱的三步曲”的理念。 第一步 缺爱与向外索取爱 袁老师认为,人处在这个阶段需求都是向外索取的,是情感的奴隶,就是处在心理学家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提出的“不成熟的爱”阶段,这个阶段的人常受“求而不得”之苦,常感到“心衰”。 第二步 爱自己 “当别人忘了理解和接纳你,请你不要忘了理解和接纳自己”,袁老师用直抵人心的温暖语句开启了“爱自己”的通道。 首先,袁老师通过“自我暴露”如何从初中到大学毕业的八年时间里做到最后可以在公众面前表达自己,讲述了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的区别,认为只有成长型思维的人才能更好地爱自己和勇敢接受生命中遇到的挑战。 其次,袁老师通过介绍以王国维、王阳明为代表的中国哲学思想,让大家感受生活里的“禅”。“到门不敢题凡鸟,看竹何须问竹人”、“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唤醒大家回归内在的修养。 最后,袁老师告知大家一个最为重要爱自己的“落地”方法,就是“小步子”原则。勉励大家每天关注当下能做的,完成不可能失败的任务,自我疗愈,最后“积跬步以至千里”。 第三步 爱他人 袁老师引用了王国维的“有我”与“无我”的境界,认为当人经过第二步“深深地理解和接纳自己”就能放下自己去“深深地理解和接纳他人”,“不求而得地实现自我价值是人生最成熟的爱”。 最后,袁杰老师用“人生是苦、自爱是路、陌上花开、不念归处”鼓励我校师生在疫情期间践行爱自己和爱别人,在困难中成长,“超越苦难,活出生命的意义”。 (袁老师开讲中)
祝大家学会爱己及人 观众留言
祝大家学会爱己及人 讲座结束后,中心的祝菡老师对此次讲座进行总结,同时对袁杰老师在疫情期间为师生开展讲座表示由衷的感谢。勉励师生们在疫情期间能够安定内心,爱自己、爱别人。 爱自己这副良方,你收好了吗,何不从现在开始就用呢?今天的讲座你有怎样的感悟?哪些观点深深触动了你呢,欢迎评论区留言与我们分享~(未看直播的朋友可以观看直播回放哦~)
-END-
排版 | pluto 审核 | 张奕华 林玛 宋姣姣 图片 |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