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百科 | 从那一刻开始,我觉得生活需要点仪式感

2023-05-06 15:50:24 来源:南方心理在线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咨询研究中心 点击: 收藏本文

0.jpg


1.jpg

时间滴答滴答地流逝,

疫情仿佛住进了我们的生活。

得知学校要封闭管理要上网课的时候,

我的心路历程如下:

2.png

在疫情的不确定性下,

我们如何维持内心秩序、找寻生活的意义?

或许,仪式感能给你答案。


什么是仪式感?


3.jpg

小红

学校封闭管理之后,生日都不能在家过,太可惜了,呜呜呜......

图片
4.png

小花

就算没有封闭管理,去年的二十岁生日我也被各种ddl淹没,没有精力和时间好好庆祝了。

图片
3.jpg

小红

但是我觉得庆祝生日是一件很有仪式感的事情呢,那一刻我觉得十分神圣。


4.png

小花

什么是仪式感呢?



仪式感是人们表达内心情感最直接的方式。《小王子》中狐狸对小王子说:“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仪式感是一种强烈的自我暗示,暗示我们必须真诚、诚恳、专注、充满希望地对待某事,使我们的决心与愿望不被日常生活的琐碎所消磨。


仪式感就像一条明确的分界线,将人的生活状态与工作状态进行划分。一旦完成了充满仪式感的动作,内心便会出现提示。这种提示能让自我发生变化,将自己的反应能力、思考能力、专注能力提升到一个“绝对工作”的状态。


其实,仪式感无处不在。你可以闭上眼睛回想:18岁那年的成人礼,你穿着礼服在台上宣誓,从此在心里种下了责任感的种子;每一年的生日,你满怀期待地许下生日愿望,希望实现年度的目标;课前的师生问好,使我们瞬间进入学习状态......


当你挖掘生活中的细枝末节时,你会发现,仪式感离我们并不遥远。那么在目前严峻的疫情下,仪式感起到什么作用呢?


5.jpg


仪式感在疫情中的作用


Part.1


情绪抚慰:进化理论视角

宗教仪式具有人类进化的意义,主要用于人类抵抗大自然灾害和超自然现象时的情景,帮助人类克服在认识世界时的无助感,支撑着一个民族祖祖辈辈的生存信念和生存方式。因此长期以往,仪式能激活个体大脑中的多巴胺奖励体系(dopaminergic reward system),从而给人带来情绪抚慰。


在疫情的冲击下,我们也十分容易产生无助感,此时仪式感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Mike Norton的研究表明,在疫情期间仪式感可以大大减轻人们的焦虑感,仪式是管理消极情绪和压力的良好方法。

Part.2


认知恢复:具身认知理论视角

仪式既包含一系列指定的躯体动作,又内置于特定的社会文化情境中,因此,仪式可以对个体的认知(注意力和控制感)产生影响。


首先,仪式可以作为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排解负面想法和记忆。当我们专注于完成某一仪式时,注意力被引导到特定的动作和感官体验上,从而淹没工作记忆,阻止消极侵入性思维进入个体的意识中。


其次,仪式也能提供更强的控制感与意义感,满足个体对秩序的需求。在疫情的不确定性和无序性下,创造仪式感不失为人们重建内心秩序的一个途径。

Part.3


促进人际联结:互动仪式链理论视角

互动仪式链理论(interaction ritual chain theory)指出, 仪式具有四类基本要素:互动符号、共享情感、现场聚集和共同关注。


其中,高度的互动符号和共享情感使仪式参与者联结在一起,通过彼此的现场聚集和共同关注,进而促进仪式参与者形成群体内的身份符号,加深仪式参与者之间的关系。


基于该理论视角,研究者们认为仪式有利于亲社会倾向、人际关系和睦和群体团结。


仪式具有促进人际联结的作用,同时,社交需求也可以反过来促进仪式参与。疫情来临时,我们极其渴求社会联系与归属感,从而导致强烈的社会仪式参与意愿。比如,正处于封校状态的大学生,可能会更频繁参与校内组织或其他集体活动,诸如校园演唱、“三走打卡”等活动。


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在互动中观察和模仿仪式,逐步了解持久的文化规范和实践,从而增强群体的凝聚力。中国人向来注重仪式感,我们在集体朗诵古诗词、端午包粽子、重阳登山......节日仪式中逐渐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图片

如今疫情再度来袭,面对面交流减少,虚拟的网络世界或多或少让我们感到空虚茫然。那么我们该如何找寻生活中的仪式感呢?

6.jpg


在疫情中主动创造仪式感

7.gif

01

小小仪式,大大能量

■ 上课:在上网课的时候,如果觉得自己难以进入状态,不妨亲自模拟一个上课铃声,提醒自己要专心听课。如果还是有点困难,不妨闭上眼睛想象:自己身处教室,周围都是你的同学.......


■ 进食:如何让吃东西变得有趣起来?不妨在尝试食品的过程中加入仪式,可以是嗅一嗅食物的香味等等。


■ 运动:疫情下的你有坚持锻炼吗?运动之前,不妨穿上一整套运动服,这可能会让你更加有动力、更加享受跑步的过程。


......

其他领域的仪式感等待你来挖掘噢


但请记住,仪式感不是形式主义!创造仪式感后,还需要行动起来,否则只是单纯的自我安慰。

02

建立契约,设定环境

在学习和工作中,会出现哪些让你分心的事?


如果有,请把它写下来:比如吃零食、看手机刷微博微信、接电话、看电视、胡思乱想......


然后告诉自己,以上这些事,在学习或工作状态中绝不允许出现。这就是给自己建立契约的过程。


你需要和自己签一个协定,约法三章。一旦在仪式进行完毕后,你能够保证履行诺言,并且不触犯条例上当初的那些规定。


比如,你可以列出以下这些行为:

■ 工作时间内,绝不接触电子设备;

■ 工作时间内,肚子饿了也不去拿东西吃;

■ 工作时间内,不能因为任务艰难而中途放弃;

■ 工作时间内,思维紧跟工作内容,工作的唯一目的,是解决任务。


契约精神的核心是信守,一旦协议生效,不可轻易打破。如果你自觉不是一个拥有契约精神的人,你可以借助外部力量来实现目标。


比如你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亲人或者朋友,让他们来监督。请牢记,除非特殊情况,不然契约万万不可破。因为每一次对契约的破坏,都是对个人自信的打击。


另外,给自己设定一个专属的学习或工作环境,比如到教室自习。这样更有利于把学习工作和生活分隔开,进入专注的状态。

03

活动打卡,联结情谊

如果你和家人一起,不妨约定一个固定时间,放下手机,建立专属的“共处时刻”,进行亲子活动(如跳绳等)。如果你和舍友一起,不妨建立宿舍文化,共同打卡一项任务,一起锻炼等等。也可以跟朋友约定,每周末在校园内进行一项集体活动,如骑车、散步、打球等。


图片

当你尝试挖掘、主动创造仪式感时,

你会发现,生活可以如此精致有趣。

大家体验到的仪式感有哪些呢?

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分享噢~




END


编辑 | 雪人君

排版 | 水水

审核 | 张奕华 林玛 宋姣姣

图片 | 布丁小小 三三不忙


参考文献:

[1] Nicholas M. Hobson,Juliana Schroeder,Jane L. Risen... & Michael Inzlicht.(2018).The Psychology of Rituals: An Integrative Review and Process-Based Framework.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Review(3).

[2] 冉雅璇,卫海英,李清 & 雷超.(2018).心理学视角下的人类仪式:一种意义深远的重复动作. 心理科学进展(01),169-179.


9.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