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百科 | 我周围人全阳了!怎么办啊啊啊好焦虑

2023-05-06 21:16:02 来源:南方心理在线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咨询研究中心 点击:401 收藏本文
0.jpg


图片

开屏灵魂之问——

你变咩咩了吗!

图片
1.jpg


阳了 / 还没阳


无论你痛快地回答“是”或“不是”,都要恭喜你拥有这样一份笃定,因为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每天都在“阳了/没阳/怎么还不阳/完了要阳了!”的惴惴不安中度过,巨大的不确定性让他们遭受着焦虑与惊吓的双重折磨,尤其是身边有阳性病例出现时,他们简直食不甘味,寝不安席,时刻担心着这把达摩克利斯之剑什么时候会掉在自己头上……


我们暂且称他们为——

“薛定谔的咩咩”。


那么究竟为什么,这样的“薛定谔”会使人发疯呢?



01

“不确定性规避”:掌控感的丧失


什么是掌控感

心理学家们给了它丰富的阐释:

作为一种基本的权利需要,掌控感指的是个体相信自己能够决定自己内在的状态和外在的行为,能够影响周围环境,以及实现预期结果的信念(Wallston et al., 1987)。


有多项研究都表明,如果能够有更强的掌控感,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压力,同样也可以提高心理弹性和生活满意度,更加灵活地应对生活中的突发状况,处理自己的不良情绪,能够更加感知到生活的美好,也就更能促进主观幸福感的提升(Averill, 1973;  Greenaway et al., 2015; Lachman & Weaver, 1998)。


如果一个人的掌控感很强,他就会更容易掌握生活(Rothbaum et al., 1982);而缺乏掌控感的人会时常觉得世界是无法改变的,而出现行为上的僵化(Pagnini et al., 2016)

2.jpg

图片



不确定自己“阳了没阳”、“什么时候阳”,正是一种对掌控感的打破。这些问题全都成了未知,“未知”让一切可能发生的事情变得不可控,这太容易令人焦虑了。无论不确定是指向更好的结果还是更坏的结果,“不确定”本身就足够让人坐立不安了。更何况结果的走向也并非我们努力就能干扰。


在疫情肆虐的当下,“失控感”正是造成我们焦虑的源泉。相比之下,“每周二都有早八”、“作业的DDL在12.28”,这种确定的事情就让人感到舒服多了,即使它们同为不招人喜欢的事情,确定却总比不确定的要好很多。


有朋友曾做过一个生动的比喻:“现在新冠于我,就好像知道要考试但不知道什么时候考一样。”从天而降的新冠会不会撞上期末考?会不会撞上其他重大事项?我们需要提前安排吗?这一切都是未知。并且结果完全出离于人的掌控。


4.jpg


02

只能坐以待毙了吗?

弱小可怜又无助的我们在新冠病毒面前,仿佛只能任它宰割。在一日日的严密防护下,许多人精神状态早已走到了崩溃的边缘。不如暂时放松紧张的心,一起来学着与不确定感共处吧!

A.  觉察不确定感,行动带来掌控

图片

当大脑能够理解这样紧张的情绪是如何产生的,就已经从一团乱麻的思维乱局中走出来很多啦,情绪上接受它,然后带着它上路。对于不确定的事物我们常常会忽略可控的部分,盲目夸大不可控部分的威胁。不如立刻行动起来做点事情,尽可能拥有对力所能及的事情拥有掌控感!

B.  认识“允许”的力量

图片

紧张来源于内心与现实的对抗。当因为疫情高度紧张时,不妨试着对自己说“允许”,“允许”即将发生的任何事情发生,也“允许”自己去经历。问问自己最基础的药都准备好了吗?如果真的发生,最坏的结果会有多糟糕呢?这样最糟糕的结果能接受吗?


图片
图片

《少有人走的路》中有这样一句名言:“人生唯一的安全感,来自于充分体验人生的不安全感。”唯一能确定的便是我们一定会走向死亡,因此,怎么活着的不确定性才值得期待和享受。


愿大家做好防护之余,

也能安然度过这段疫情肆虐的日子!


- END -

编辑|芥末酱

排版|水水

审核|张奕华 林玛 宋姣姣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参考文献:

[1] 易读心理:什么是掌控感?


6.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