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百科 | 新年Flag不断倒下的元凶竟然是它!

2023-05-06 21:53:10 来源:南方心理在线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咨询研究中心 点击: 收藏本文

0.jpg

1.jpg

2.png


我们总是特别重视每个可以重新开始的时刻。面对新的一年,这种仪式感更是被发挥到淋漓尽致,打开某著名学习软件,随便一刷就是个分享如何制定计划的视频投稿,播放量还不低,点进去一听:


完成不了计划的原因是什么?

动力太低!

做计划就应该像打怪升级一样

阶段性的反馈才能一直保持热情

做完一项就该有个实质性奖励

买个游戏机买套护肤品

不要亏待自己!!

 

你一听,有道理啊!立即心血来潮地开始写新年计划,甚至还愿意多花时间想想,完成计划后要得到什么奖励:

微信图片_20230506215620.png


等等,先别急着上头

这真的有道理吗?



3.png

我们中的大多数,小时候都是这么过来的:完成作业就可以去看电视、考得好就能去儿童乐园……得到承诺的我们都会象征性地努力学习一段时间,然后顺理成章地得到所谓的奖励。


所以,长大后的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只要有奖励,只要奖励足够诱惑,我就可以做到我想做的一切。


但现实可能与我们想的南辕北辙。


4.jpg


潜意识里,我们把物质奖励与积极性挂钩,奖励会刺激我们更加主动地完成某项任务。

/ 德西效应 /

早在1968年,心理学家de Charms就提出:物质奖励体现的是一种外在控制,它会削弱内在动机,我们完成任务的自主控制感会逐渐减弱。


此后数十年的研究也证明,物质奖励会降低内在动机,对内在动机产生所谓的“侵蚀效应”,也称为德西效应。


这种侵蚀效应是需要注意的。因为人的动机就分为内在和外在两种:


/ 内在动机 /

从本心出发

比如你觉得打游戏有趣,能给你带来愉悦感,不需要外界规训,你每天也会自然而然地打一两盘游戏;

/ 外在动机 /

寄托于外部事物

比如你参加比赛、竞选班委,你的内心可能并不觉得它有趣,你只是奔着奖金、奖项和综测加分去的;


研究表明,就诸多活动而言,如教育、职业、社会以及体育运动等,内在动机对维持行为的持久性具有重要作用。


我们可以用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来解释这种侵蚀效应。


5.jpg

一群小孩每天都到一块草坪上踢球,吵吵闹闹,让住在旁边的一位老人不堪其扰。


一天,老人告诉孩子们,如果明天他们再来踢球,每天会得到一块钱。


第二天,孩子们如约而至,玩得很开心,并且拿到了一块钱。


第三天,老人告诉孩子们,只能给五毛钱。孩子们有些失望,但还是踢完了求,并领到五毛钱。


第四天,老人说,以后只能给五分钱了。孩子们不屑地离开,再也不来草坪踢球了。


图片


故事里,孩子们对到草坪踢球的兴趣逐渐被对物质报酬的兴趣取代,这种内在动机遭受侵蚀,最后完全消失。


那群孩子里有谁还记得,当初他们到草坪踢球,并不是为了老人的一角五分钱。


回到开头的学习奖励,会不会出现这样一种可能:当初的我们并不是完全不爱学习,只是还没等我们发掘这份兴趣,就被更大的兴趣吸引——物质奖励,而且这份物质奖励是不稳定的,随时被家长单方面毁约,久而久之,我们就不再去探讨天生爱学习这种可能性了。


因此,在教育层面,不要试图通过物质奖励来控制孩子的学习,而是需要耐心地引导孩子,唤醒他们在学习上的内在动机。


作为一种外在动机,物质奖励并不能促成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觉,只有当物质奖励建立在内在动机的基础上,两种动机共同作用,才能形成更强动机。


6.jpg



7.png


当我们弄清楚什么是侵蚀效应后,面对轻飘飘写在一张纸上的新年计划,我们难免陷入一种迷茫的情绪,这新年计划我是该做还是不该做呢?


在开始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对新年计划这类的Flag有个正确的认知,那就是大多数的新年计划都会中途夭折。斯克兰顿大学研究发现,45%的人都会制定新年计划,但只有8%的人才能成功地实施计划。


但是对新的一年寄予厚望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你希望你的2023有所不同,怀揣这样的心情,你制定了这份新年计划。那就去做吧。



那又该如何提高我们完成

新年计划的成功率呢?


8.gif



从最重要的内在动机出发


自我决定理论中,影响人们内在动机有三方面因素:

胜任感(有效行动)

自主感(主动行动)

归属感(在社会环境中获得支持)


斟酌每一项计划,可以在脑海中构想实现计划的场景,去提取你的情绪和想法,你真的想得到这个结果吗?你获得多少愉悦感?你是完全地为自己考虑的吗?不断地反问自己,当答案中出现犹疑的成分,你可能就需要重新考虑,是否让这项任务成为你新年计划的一部分。


9.jpg


考虑是否让奖励出现在计划中


根据认知评价理论,奖励具有两种因素:


\ 信息 /

\ 控制 /

给予个体比较客观的反馈,有助于内在动机的维持;

就像是一个严格的标准,强调完成条件,并施加外部压力,会损害个体内在动机;


我们要尽可能避免让奖励成为控制因素。当一项奖励被认为具有控制性,我们就会将自己的行为归为外在原因,这会降低我们的内在动机。


也就是说,不要让奖励成为我们行动的出发点,当你排除外界的控制后,你才会做出内在归因,认为这就是你自主选择的,这就是你真正喜欢的,从而保持或提高自己的内在动机。


另外,我们可以从奖励的信息层面给予自己积极暗示。奖励中传递的信息包含胜任感。举例来说,如果你的新年计划中有努力拿到综测第一名这一项,获得的附加值会给你传递一种积极信息,这是对于个人能力的认可,你也会从这样的奖励中获得愉悦感,增强你的内在动机,从而形成良性反馈。


10.jpg


- 总结语 -

其实不管是新年计划还是别的计划

不管有无奖励

实现计划最重要是自己的内在动机

只有当改变的意愿足够强烈时

才会有实现计划的可能


改变是最困难的事情

面对不断倒下的flag

我们或许也可以这样安慰自己

自己生活得挺好的

没有痛苦到必须要改变的地步

所以不要过分在意没有完成的计划

毕竟大多数的计划

在它被制定出来的那一刻

就完成了它的使命


11.jpg


祝每一位读者2023新年快乐!

你们的新年计划是什么呢?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决心和愿望~


- END -



编辑 | caron

排版 | Cylin

审核 | 张奕华  林玛  宋姣姣 

图源 | kinjury07 

参考文献:

冯竹青,葛岩.物质奖励对内在动机的侵蚀效应[J].心理科学进展,2014.


8.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