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某个近10点的夜晚,咨询中心的行政老师叶老师正在加班办公,一位同学焦急地推开了咨询中心的大门。这位同学求助道:她的一位校外朋友想自杀!
听此情况,叶老师赶紧带着她找到了同在加班的专职老师(咨询师)许老师。简单了解情况后,许老师判断事态十分紧急,并考虑到当事人在其他城市居住。于是,便让求助同学打电话给当事人,以聊天为由安抚当事人的情绪,同时评估对方当前状态。 因在此前该朋友声称“你不要来帮我,也不要和其他人说”,所以许老师判断直接干预可能会起到反效果,因此许老师在旁边边听边写一些话,引导该同学对朋友进行安抚和稳定,并旁敲侧击地询问了对方某些个人信息、大致位置等等。 在该同学初步稳住当事人的情绪过程中,许老师去往另外一个房间进行报警。同时叶老师在两个房间之间传递被遗漏的关键信息,方便为警方提供搜寻线索。大约半小时左右,老师们通过电话中的对话得知,民警已经定位到了当事人的居住点,并且对他进行了大致的心理疏导,及时阻止了他的自杀行为。 “当时我们判断,当事人正准备实施自杀行为并且并不希望其他人介入,因此我们选择以第三方的角度间接给予支持和协助。”事后,许老师解释道。 据该同学透露,两人是网友,彼此之间感情深厚。当事人在电话里也明确表示,这位同学是此刻其生命中唯一可以理解并且帮助他的人。于是在人生最绝望之际,他第一时间想到打电话给她。 危机解除后,许老师留存了当晚当地辖区值班民警的电话并与其保持联系与沟通。民警表示,后续若再有突发情况会联系许老师。 “ “我觉得最大的感悟就是:倾听者也要像诉说者一样勇敢才行”。谈到此次求助的同学,叶老师感触颇深,“虽然看得出她很紧张,但是在电话交流的过程中,她没有体现出一丝的慌乱”。 “这是一种勇气,也给了我们很大的力量。”作为倾听者,在面对别人的求助时,首先不能感到慌张,要有倾听的勇气,勇敢地陪ta去面对困难。因为很多时候,诉说也是一种勇气,是对倾听者的依赖和信任,而这份勇气值得我们用心去回应。 许老师坦言,他最大的感动在于。“学生在危急时刻,并且已经是晚上10点了,还会想到来咨询中心求助。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份无言的信任和认可。也说明我们的存在也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份安心与力量,这让我对这份职业多了几分敬畏和思考。” 有时候,“在”这个字的份量真的很重、很重。有一个人、几个人或是一群人“在”那里,为你提供着后备的资源,懂你悲喜,给你力量,让你安心,这是一种莫大的鼓励,也是一份责任。 同时,许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危机干预六步法: 01 第一步是确定问题,危机干预的第一步就是确定事态的性质和严重程度; 02 第二步是保证安全,心理危机干预要把生命安全摆在首要的位置。在危机干预过程中,要始终高度关注当事人的生命安全,必要时采取措施确保当事人的生命安全。 03 第三步是给予支持,试着去理解ta,共情ta,给予ta情感上的支持,使当事人感到被信任和关心。 04 第四步是为对方提供一个可行的应对方案。处于心理危机的个体思维狭窄,暂时看不到问题背后可替代的应对方式。干预者需要帮助当事人找到可替代的应对危机的方式 05 第五步是制定计划。比如说与ta共同制定接下来的行动步骤,来改善当事人情绪失衡的状态,降低危机风险。 06 第六步是得到保证。让当事人复述共同制定的计划,同时得到当事人会履行计划和不自杀的承诺。
Q: 对于此类突发事件, 目前有什么求助方式呢? 针对校内和校外两种不同的情况,许老师给出了如下的方法: 在校内,一般有两种途径: (1)热线渠道 “心铃有约”心理咨询热线: 热线电话: 020-85213819或020-85216115 热线开放时间: 周一至周六 18:30-21:30 “心晴热线”心理咨询热线: 热线电话: 1号线 18011959205 2号线 15626197578 热线开放时间: 每天9:00-21:00 (2)咨询服务 华南师大心理咨询中心预约方式: 石牌校区 预约电话: 020-85213819 020-85216115 大学城校区 预约电话: 020-39310202 020-39310303 南海校区 预约电话: 0757-86687169 汕尾校区 预约电话: 0660-3808525 对于校外人士,可以拨打所在城市的24小时危机干预电话。就本次突发事件而言,它的顺利解决不仅仅有心理系统的发力,还依赖于一部分社会网络的支持,例如公安系统的力量。 24小时危机干预电话 🔹广州市心理危机干预热线:020-81899120 🔹中国心理危机与自杀干预中心热线:010-62715275 以下为校外各大援助热线,点击文章标题即可查看: 🔸我该选择怎样的心理咨询机构和咨询师?(内含中心预约方式及其他求助途径) 在这座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的城市里,除了有爱我们的人和我们爱的人,身后还有一股强大的力量默默支持着我们,他们为我们的人身安全、心理健康状况保驾护航。 所以,你并不孤单,不要害怕,我们一直都在这里。 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说过:“向死而生,当你无限接近死亡时,才能深切体会生的意义”。很多时候,自杀者是想通过死亡去回避生活中那些突发的、应激的、不可接受的事件。但是死亡的背后往往也蕴藏着“生”的力量和意志,只是它比较微弱,需要我们去帮助和引导。如果我们去共情、去理解这份痛苦,用这份“生”的本能去对抗“死”的绝望,也许,生命的意义还能够继续延续。 采访的最后,许老师表示:“心理工作者就像海上的一座灯塔,在白天的大海上显得孤独而渺小,但在黑夜里却能给迷航者带来一丝生命的光亮。继续做好这一座渺小却重要的灯塔,心理健康工作仍任重而道远”。 此次事件,可谓是有惊无险,其中也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依赖和信任的力量。生命诚可贵,我们应该时刻保持敬畏之心,懂得体察自己的情绪,关心自己,爱护自己。当你遇见困难、满腹心事、心情低落之时,不要吝啬于寻求帮助,勇敢地迈出这一步。因为,“爱是深深的理解与接纳”,请不要忘记,在你的身后也许还有这样一群爱你的人在默默关心、支持、陪伴着你。 你,就是那名勇敢的同学! END
文案 | 小Jalen 瞎猫 士心 主编 | 宋姣姣 排版 | 水水 审核 | 张奕华 林玛 许梓彦 图片 | Simon Bail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