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是否读过这样的畅销书? 它宣称: “真正成熟的人,早已戒掉了情绪”。 可光是扮演一个情绪稳定的成年人, 就已经花光了所有力气。 我们似乎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emo时明明已经被悲伤淹没, 在社交场合却还要面带微笑说“你好”; 工作中被上司刁难, 为了保住饭碗却还要说“收到”; 生活突发变故,夜里彻夜失眠, 第二天还要打起精神去上班。” 所有的难过、愤怒与委屈,都被我们或别人贴上“你应该情绪管理一下”的标签。似乎所有的错都在我们的情绪,它不应该出现在这里。
01 真的是情绪的错吗? 美国心理学家戴维曾提出一个观点:情绪是我们获得勇气、毅力、幸福和成功的关键因素。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情绪,它是一切喜怒哀乐的源头。 对待情绪的最佳方式,是与它共生,让它成为人生的助力。 我们都是凡人,不是英雄。所以我们在遇到不好的事情的时候,恐惧、担忧、惊慌等负面情绪往往从心底汹涌而来。这些都很正常,无需为此觉得羞愧和自责。 你可能会说,你心里知道恐惧是没有用的,但你还是控制不了恐惧、担心,甚至恐慌、抑郁等,产生了一系列的负面情绪。你可能会憎恨这些负面情绪,觉得它们干扰了你的生活。你想把这些消极情绪像病毒一样赶走,而你却陷入了与自己内心的消极情绪的战争中。 赢得这场战争,最好的做法是学会与其共生。
02 不是管理,是共生 人的内在情感和情绪反应构成了一个精神的生态系统,而这个生态系统需要保持平衡。任何一种过度的情绪反应都会导致心理疾病,这要求我们学会和这些内在的情绪“共生”,尤其是和平常所谓的“负面情绪”的共生共处。 与悲伤、愤怒和恐惧等“消极”情绪相比,我们往往更喜欢“积极”的情绪,如快乐和幸福。但就像在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中没有绝对的“好”或“坏”物种一样,人类的情感也没有绝对的好或坏。 即使他们看起来是消极的,他们也不是我们的敌人。每一种情感的背后都是一种重要的价值。迪士尼动画电影《头脑特工队》告诉我们,每一种情感都在为我们的生命服务,以不同的方式守护着我们的健康。 比如,喜悦带给我们快乐,愤怒帮助我们维持公平,厌恶保护我们远离危险,恐惧让我们行动更谨慎,悲伤让我们学会了同情。所以,不同的情绪就像自然界的生物一样,需要彼此合作共生,我们要平等地对待它们。 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我们就该知道,当我们产生任何情绪反应时,我们首先应该做的是用中立的态度去接纳它们,不评判,不压制,但也不纵容,不与它们为敌。 心理学家荣格说过:“做一个完整的人,不做完美的人。”大自然有白天也有黑夜,月有阴晴圆缺,每一个人都有光明面,也有内在阴影。光和影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它们共同构造了我们内心的整体,同属于我们的一部分。 只有共同拥有它们,我们才会变得完整。当然,接纳负面情绪,和负面情绪共处也需要学习一些方法,但无论什么方法,只有先了解自己,然后才能找到那个最适合自己的。
03 如何与它共生? 不妨把负面情绪看作是心理层面的痛觉。 当牙齿出现问题,我们的牙龈会肿痛,当膝盖出现问题,我们的膝盖会钝痛。而当你情绪低落或者极为愤怒,也是你的心理在告诉你,喂,关注一下我,我很痛。 所以,与其说是跟负面情绪相处,倒不如说是跟“心理产生痛觉的自己”相处。 与负面情绪相处的过程,恰恰就像照顾生病自己的过程。 首先,不要有病耻。不要给自己暗示“我的情绪怎么总是这么不稳定”,难过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尤其是环境压力这么大的现在,每个人有一些情绪波动甚至极端情绪,这很常见。 就像在比较冷的天气里我们常常会感冒一样,难道你会因为自己感冒频繁而感到抱歉甚至自我怀疑吗?不会吧。 以及,不要总是试图去消灭所有的负面情绪,接受它可以与我们共存。 接受你有积极的正面的情绪,也接纳自己有负面的消极的甚至是极端的情绪,像刘瑜所写,接受它们就像接受四季来临。 请接受这个现实。 最后,当负面情绪出现时,关注你自己的心理需求。分析愤怒/焦虑/低落的具体原因,然后看看到底做什么可以改善它,如果暂时没办法解决,那就出门散散步,小酌一杯,或是跟三两朋友聚餐,把这些心事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出来。
我的“感冒药”是几位要好的朋友,一顿热乎乎的好饭,一次随意的短途旅行,你肯定也有自己的感冒药,不妨想想,它是什么呢? 来评论区分享出来吧~ END
文案 | 芥末酱 主编 | 宋姣姣 排版 | 水水 审核 | 张奕华 林玛 图片 | whykentow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