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小百科 | 能打字发消息绝不打电话的我有救吗?

2024-03-08 15:39:00 来源:南方心理在线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咨询研究中心 点击: 收藏本文

电话声:“叮铃铃、叮铃铃……”

“怎么办,要接吗?”

“不!不能接!会死的。”

(友情提示:下图来自鬼片海报)



向左滑动查看图片


这一幕是电影《鬼来电》中主角团们在电话响起时犹豫不决的场景。他们在面对电话响起时心惊胆颤,汗流浃背,看向电话久久不敢接听,这是因为电影中的鬼利用电话害人,电话来临的铃声也成了死期将至的预警。


可回到现实当中,我们会惊奇地发现有这样一群人,每当电话响起时,他们也会因此而惊恐,不知所措,表现得和电影中的主角团们如出一辙。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愈发难以离开手机,机不离手已是一种普遍的现象。但是许多人却对手机最基本的功能——“通话”怀着极深的恐惧。这种现象被统称为电话恐惧症


电话恐惧症(telephone phobia)指的是对拨打和接听电话感到恐惧焦虑的表现。但它并没有被归入心理疾病的范畴,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交恐惧和社交焦虑。


当你出现以下几种表现时,说明你可能有电话恐惧症:

1. 对拨打电话的行为无比纠结,拖延电话的拨打和接听

2. 听见电话铃声时心跳加速,感到压力和紧张

3. 能用其他联系方式就用其他联系方式,绝不进行电话交流

4. 在电话结束以后如释重负


电话恐惧症在当今社会并不少见,是因为当今的人们恐惧社交吗?其实可以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不只是“社恐”会有这种表现,连现实生活中能言善道、广泛交友的“社牛”也可能会对电话产生恐惧。这种社交恐惧可能源于“通话”这种社交方式。


我们为什么会有电话恐惧症?



1

渴望安全感,掌控感


同样都是跨越时空的社交方式,微信、QQ、邮箱可以将我们很好地保护在屏幕的另一端,我们可以透过窄小的屏幕窥探外面的世界,了解他人的情况。


纵使外界有人想与我们构建联系,也只能通过发送信息传出一声简短的提示音告诉我们,来消息了。我们可在任意时间段回复,可选择特定的人回复。这样的随心所欲的社交方式令我们充满了安全感,我们习惯待在这样充满安全感的社交环境。


可电话不同,连续的电话铃声就如同一个突如其来的敲门声。试想一下:一个习惯躲在安全屋的人被人疯狂、连续地敲门,会有什么反应?ta可以假装没人,但在那长达一分钟的“敲门声”中,依旧会感到忐忑不安,心神不宁。


电话铃声具有极强的入侵性,无法让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做好接通电话的准备。长此以往,我们偏向使用让自己有安全感、掌控感的社交方式,也愈发对电话这种强行打破我们掌控感的社交方式产生恐惧。


2

短暂的反应时间带给人们更大的压力


电话响起,不仅仅意味着我们要在短短的一分钟内及时接听电话,也有一个更为重要的要求便是接通后要快速衔接对方的话题。


语音通话在短时间内会比打字交流涌入的信息更多,我们大脑需要迅速对大量的信息进行处理并反应,无法像打字交流那样逐字逐句检查辨别,所以我们会对信息的识别能力下降,从而有可能会说一些言不由衷的话。


相比之下打字交流能大幅地减轻人们处理信息的压力,我们面对一句话可以有足够的时间细细斟酌,权衡利弊,可回应的时间也更长。


人们最怕空气突然安静,如果在使用语音通话时,细细揣摩1分钟不语,仿佛给整个世界按上暂停键,会使人感到尴尬,同时安静的通话使得气氛僵硬,也会无形中增加人的压力。为了不冷场,强迫自己不多加思考地接话成了最好的选择。


3

对语音通话的熟练度下降


人们更倾向使用QQ、微信这类更为便捷的社交方式,减少了电话的交流。在过去信息技术尚未发达的时期,语音通话是最主要的跨时空社交沟通手段,习惯打电话的人并不存在电话恐惧症。


而在当下,我们思考一下,我们有多久没听见自己的电话铃了?新时代出生的我们习惯了打字交流,对于文字回答得心应手,可一到通话便患上了“文字失语症”,心中千言万语却难以言表。


4

 语音通话缺少非语言信息,需消耗大量的认知


语音通话与打字交流和面对面交流相比,缺少重要的非语言信息。打字交流虽然透露的信息有限,但是表情包的出现却节省了一部分精力,表情包能给文字起到增强互动的作用,使交流气氛更轻松,能更精准地理解对方的状态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虽然面对面交流也需要消耗大量的认知,但是相对于语音通话,我们可以在面谈中观察到对方的一举一动,肢体动作,语气神态等。所以给出的回应效果就会比“不见其人,只闻其声”的语音通话好出许多。这也解释了部分人在面谈侃侃而谈,却讨厌语音通话的原因。


语音通话时我们缺少非语言信息,要在短时间内快速调动大脑对大量的语言信息分析,既要提防信息的遗漏,又要时刻注意对方的语气这既需要消耗我们大量的认知,回应效果又比不上另外两种交流方式,这样高消耗低回报的社交方式的受欢迎程度也就自然降低了。


看到这,你发现了自己电话恐惧症的源头吗?是害怕通话的入侵感,渴望掌控感、安全感?是担心使用语音无法准确地表达自己?还是厌恶高认知消耗带来的疲惫?这些可能都有。但语音通话依旧是主要的社交方式之一,我们无法避免,只能去面对。


医治“电话恐惧症”的良方:



1

放弃十全十美的心态


有些人因为自己无法完美传递信息而后悔,所以他们会偏爱打字交流,反复美化措辞。因而当电话铃响起时,他们会对没美化过的言辞而恐惧。留恋修改的措辞并恐惧通话只会使得自己在通话时患上“文字失语症”。我们需要去接纳真实的自己,接受能犯错的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发现自己通话会犯的错误,从而改正。


2

尝试语音通话,熟能生巧


我们会发现长辈们很少会产生电话恐惧,这是因为常打电话的他们对语音通话得心应手。我们告知他人一些消息的时候,可以尝试语音通话,相对于文字,语言传播具有更快的交流速度。


此外,我们也能在多次语音通话后逐步掌握通话的话术。长期进行语音通话会让我们面对电话更为放松有研究表明人在放松状态下的社交技巧会有所提升。


在快节奏的时代,碎片化社交已成为主流。人们通过一条条短信,一个个俏皮的表情包交流着,不够高效的语音通话正逐渐被摒弃,因而对电话产生了恐惧,面对陌生人更是如此。也许,迈出第一步是克服恐惧的最有效方法,你会发现打电话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





 你有电话恐惧症吗?

你是如何走出电话恐惧症的?

快来评论区和我们分享吧~

——END——





文案 | 木木 北冥入梦

初审 | 李倚洲 杨越然 钟桐

复审 | 陈晴

终审 | 林玛 贺竞雨

排版 | 姚美伊

图片 | 网络

 

参考资料:

[1] 《“电话恐惧症”的背后》中国新闻周刊2014年25期

[2] 《“能打字绝不打电话”!!你有电话恐惧症吗?》广东共青团

[3] 知乎:如何摆脱电话恐惧症

[4] 知乎:手机时代的电话恐惧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