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娃娃:教育的游戏,还是亲情的牢笼?

2024-12-15 16:26:00 来源:南方心理在线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咨询研究中心 点击: 收藏本文

《抓娃娃》

我们都是为了你好,吗?


当我第一次听到《抓娃娃》时,脑海中很容易浮现出游戏厅的“抓娃娃”游戏,但当我们看完这部电影时,才意识到,这个名字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游戏隐喻。



机械臂看似掌控一切,却常常与目标擦肩而过。



 Chapter 01: 


这部由开心麻花主演的喜剧电影讲述了富人马成钢夫妇为了培养二儿子马继业成为合格的集团继承人,精心打造了一个“贫穷”的家,暗中推动马继业向他们“梦想的儿子”发展。


马成钢是在贫苦的环境中长大,因此他相信这样的生活能锻炼人的品格。从马继业的名字,不难看出,马成钢作为父亲对二儿子寄予了继承家业的厚望。


这位父亲通过专业教育团队——从奶奶,邻居,再到书店老板,外教等,呵护着儿子的生活。在这种情况下,马继业的的学习成绩不断提高,品格也越来越好,他的生活似乎沿着”正轨“发展。


但,真的如此吗?


马继业

马继业原本有机会去体育学校,追求梦想,也有一个关系要好的朋友。可在他的“主角光环”下,这些都离他而去。因为在他的父亲看来,这些都是阻止他继承家业的阻碍。马继业的人生被有意安排,为了父母眼中的完美失去了自己选择的权利。


在他小的时候这一切很顺利,可当马继业长大时,他开始对身边的怪异的事情产生怀疑,因为似乎周围的一切人都在关注他。当他询问父母时,父母却仍旧选择隐瞒事实。得不到答案的马继业,选择自己找出答案。他利用父亲教给他的智慧设计了一个陷阱,整部电影在他的计划中推向高潮。


他发现自己周围的一切都是别人的安排,自己的梦想,朋友,甚至是亲人都在别人的设计中。他崩溃了,歇斯底里地怒斥这个牢笼。然后他毅然决然走出父母的“温床”,选择追寻自己想要的生活。


影片最后马继业以705分考入体育学院,远远偏离了父母的规划,让人不禁发问,到底是谁的错?



Chapter 02:


我们重新分析故事。大儿子马大俊不好读书,整日玩乐,让其父亲担心。二儿子马继业在小时候被姥姥姥爷惯坏,身体肥胖,无人喂饭便不会吃饭。试问哪父母面对这种情况会淡然视之?会洒脱地说“我的孩子只要开心就好了”。从基层爬上来的马成钢也必然不想家业在儿子这代毁掉。他的贫穷教育也并非没有可取之处,毕竟很多富豪也选择让孩子去基层历练。


在我看来,真正错的是对孩子感情的欺骗、漠视与对生活的过度干预。临近高考,马成钢夫妇仅出于怀疑,就将马继业的好朋友张飞飞调离他的身边,忽视了马继业对于友情的需要。当李奶奶露馅时,演了一出去世的戏,将与马继业生活了十几年的李奶奶强行杀青,令马继业经历失去亲人的痛苦。从这些我们可以看出,为了最终考上清北这个目标,马成钢夫妇忽视了儿子的心理感受,异化了亲情,将孩子对于父母的信任和依赖当成了“帮助”孩子进步的“工具”。这也就是最后,当马继业发现父母的秘密时,以往对于父母的信赖瞬间崩塌,那一瞬间,他不再相信自己的一切。我们可以看到,在马成钢的精心安排下,马继业确实进步飞速,成为了一个好学,聪慧的人。但欺骗,让这一切如泡影般,在幻梦的最后破碎。

《抓娃娃》这部电影反映了在当下中国乃至整个亚洲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教育现象——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为了实现阶层的跨越,父母往往在孩子身上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财富。送孩子去各种各样的补习班,请家教,在礼仪规范方面严加要求。生活在这种环境下,许多孩子从小便奔波于父母的期望之中,失去了作为独立的人做选择的权力,孩子的心情随着父母的情绪变化。而这样的代价往往是孩子失去了对自我的追求,只是一昧迎合父母。没有人质疑父母对孩子的爱,但这种爱有时却显得过于沉重,甚至让人感到窒息。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深困其中的孩子感到疲惫,为其操心的父母也不堪重负。正如影片最后马成钢流着泪说“你以为是我们操控了你的人生啊?你也操控了我们的人生!”

抓娃娃,抓娃娃。当父母来到控制台前,尝试用“为你好”这个机械钳将玻璃中的孩子放到名曰“成功”的出口时,双方便都困在了这场游戏之中。名为“亲情”的武器会将双方都刺得遍体鳞伤。


不同人看会有不同的感受,真正面临问题时,我们可能仍然不知所措。但无法否认的是这部电影带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引发我们对当下教育的思考。



Chapter 03:


电影的教育意义深刻,但其中的艺术成就也令人赞叹不已。


整部电影充满荒诞色彩。从一开始,马成钢夫妇的富豪身份便与贫穷的小屋格格不入。身世“贫困”的春兰却能拿出奢侈品雪茄,马成钢的一声冷哼表达对几十家连锁店的老板不屑一顾。再到后来他俩坐豪车,住豪宅,出入高端场所,与其在儿子面前的形象产生强烈反差。这种反差不断透露给我们一种诡异的感觉——他们不属于这里。

但这样一个怪异的反差,却并没有将整部电影的气氛变得诡异凝重。开心麻花团队反而利用这个特点,配合精巧的演技,大方展示这种反差——富人装穷。当身份于环境不匹配时,发生一个个闹剧,博得了观众的笑声。


电影还熟练运用视角的转换,营造紧张、尴尬等气氛的同时,还让我们深刻体会着剧中人物的心理变化。当代入马成钢夫妇的视角时,我们能够看见这一切的布局,看见在马继业背后的一双双手。当马成钢的计谋偏差时,我们既为双方命运的发展捏一把汗,又期待着接下来这个“惊天骗局”该如何进行?


而当我们的视角转到本片故事的主角马继业上时,面对家庭的贫困,亲人的期待。他不得不早早长大,早早放弃属于孩童的贪玩、好奇,背起父母的期盼。我们既为马继业的成长开心,又为他所经历的磨难,所受的挫折感到揪心。他的成长变化,不仅被马成钢夫妇关注着,也牵动了我们每一位观众的心。


与此同时,大量暗示也告知了故事的走向。马继业在书店中没有听从老板的建议读名著,反而拿起了娱乐读本。在高考时,没有乖乖答完试卷,而是画了一只白鸽。一切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自由的鸟是关不住的。


   爱不应成为束缚孩子飞翔的枷锁。





希望我们都会摆脱枷锁,成为自己。



-END-


文案 | 懒虫

排版 | Mercury

编辑 | 莫绮晴 叶健彤 杨可 凌慧钰

初审 | 程紫慰

复审 | 黄子禧

终审 | 林玛 贺竞雨

图片 | 来自于腾讯影视平台电影《抓娃娃》


参考文献:

中国知网 | 高煦函,刘宇.脱冕与差异:《抓娃娃》的喜剧机制[J].电影文学,2024,(18):153-157.

知乎 | 《抓娃娃》“讽刺”中式教育

知乎 | 《抓娃娃》表达了一个什么主题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树洞

我知道你「在看」~